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生培养 > 创新培养 > 正文

公司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第三期)系列讲座之五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05-15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员应邀做

《高寒草原温室气体通量对氮输入的响应及其机制》的报告

2019年4月26日星期五下午14-16点,公司理工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第三期)系列讲座在理工楼1027圆满举办,本次报告的题目是《高寒草原温室气体通量对氮输入的响应及其机制》,报告人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杨元合研究员。报告会由薛堃副经理主持,周宜君经理、桑卫国教授、肖春旺教授、王晓东教授、部分研究生以及第三届创新班员工参加了报告会并参与讨论。

杨元合研究员从近年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不断上升,工业革命以来放牧、砍伐森林等人类活动以及气温上升气候条件等自然条件的改变使得陆地生态系统的CH4、以及N2O的排放不断增加等现实问题说起,引用《Nature》杂志的的相关报道,分析了活性氮的输入是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的原因之一。通过“氮输入的不断增加是如何影响陆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的呢?其潜在机制又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引出了杨元合研究员从2013年5月开始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开始的高寒草原氮添加实验。在过去的几年中,杨元合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对氮添加后生态系统的多种响应进行量度,解决了以下四个问题,即1)生态系统CO2通量对氮添加响应的化学计量机制;2)植物功能性状对高寒草地生产力的调控机制;3)土壤CH4吸收速率与氮添加量之间的函数关系;4)土壤N2O排放对不同氮水平的响应及微生物机制。这四个问题的解决分别从氮添加后温室气体和植物的响应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结果发表在了生态学的一流期刊上。在报告的最后,杨元合研究员对支持该项工作的机构、同事和研究生表达了谢意。

报告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积极的向杨元合研究员提出了感兴趣的问题,特别是桑卫国老师和肖春旺老师对杨元合研究员的课题研究提出了高度的评价,并就今后可能开展的合作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杨元合研究员于2003和2008年分别获北京大学学士和博士学位,2008-2012年间先后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和英国阿伯丁大学进行合作研究,2012年7月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2013年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9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杨元合研究员曾任Global Change Biology编委,目前担任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北京生态学学会秘书长,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副主编,《植物生态学报》副主编,《植物学报》编委。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在Nature Geo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Ecology, Global Change Biology等刊物发表SCI论文70余篇;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美国生态学会亚洲分会“青年生态学家奖”、中国生态学会“青年科技奖”、“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荣誉。

(撰稿:兰珊)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