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历史
团队建设历史

211工程建设:

在公司“211工程”建设中,学院承担了“中国民族地区生态与环境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在团队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条件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良好的建设成效。

(1)团队建设

在团队建设方面,形成了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与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民族植物学与生物资源利用、民族地区环境保护与少数民族可持续发展3个具有特色的学科方向,更加突出了民族生态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形成了民族植物学新的特色学科生长点,带动了动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等一批新的团队建设和发展。

通过“211工程”项目建设,获得了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3个硕士一级学科;新增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环境工程、景观生态学等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位点建设由2008年的4个二级专业学位点(生态学、植物学、环境科学、民族生态学)增至3个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2)队伍建设

在队伍建设方面,形成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本学科组建了3个具有特色方向和领域的创新课题组;创新团队成员达56人,博士比例达80%以上。

本项目坚持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并重原则,新引进学科带头人1人,现有学科带头人2人。培养中青年教师获得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2人,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现有学术带头人8人。

本学科加强了青年骨干教师的人才培养,获得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项;先后有16人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项目资助,出国进修1年;7人晋升教授职称、9人晋升副教授职称。

(3)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本科员工和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工作。

关于本科员工人才培养。开展了本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重点加强了本科员工的科研训练和实践能力提高。先后有近1000多本科员工获得各类科研训练项目271项,其中国家老员工研究训练项目(GCCX)84项、北京市老员工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27项、公司本科生研究训练项目(URTP)160项。本科员工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获奖50多项,其中参加北京市化学实验竞赛获得一等奖5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参与发表科研论文近30篇。

关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本项目通过启发式和研讨式等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加强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和学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先后获得学校理工科研究生创新培养模式研究项目1项;获得学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4项。研究生发表科研论文达100多篇,其中SCI收录12篇,国内核心期刊50多篇。

通过本项目建设建立了国际公司产品和交流平台,先后有美国、英国、尼泊尔等国家的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8人次到学校联合开展科学研究,还有来自韩国、拉脱维亚的国外职工选择本学科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本学科先后有16人次研究生到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城市大学、佛罗里达大学等大学进修学习。

 

985工程建设:

在公司“985工程”建设中,学院承担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研究科技创新平台”和“生态学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在团队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条件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良好的建设成效。

(1)项目建设内容与任务

根据“985工程”总体规划,重点分为4个领域,建立了相应的4个创新团队,学院50多名教师和100多名研究生参加了“985工程”项目建设。

领域1:民族生态学与气候变化应对研究。其基本定位是创新示范、服务社会;创新重点包括:①草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综合技术研究与开发。②气候变化对珍稀濒危物种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恢复技术与示范。

领域2:民族植物学与资源植物利用技术研究。其基本定位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重点包括:①民族植物学调查、编目和数字化规范体系。②传统植物学知识、传统遗传资源、民间分类群的科学评价。

领域3:民族地区污染物监测和水环境预测管理技术开发。其基本定位是技术创新、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创新重点包括:①民族地区典型污染物检测技术。②民族地区地表水环境信息管理与环境事故决策系统开发。

领域4: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其基本定位是为政府决策和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政策与技术支持。创新重点包括:①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相关传统知识保护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②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研究。③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2)主要成效

①团队建设取得进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申报国家民委重点学科;

②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提升。1人入选国家“杰出人才“,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③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水平提高。新增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北京市食品环境与健康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④科学研究与成果取得突破。在Science、Organic letters、BMC Genomics、Plos ONE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出版学术著作20部。

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施了公司“理工科本科员工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建设项目。

(数据更新至2018年11月20日)

Baidu
sogou